受訪者:熊爸嚴選健康海鮮-生態混養 林高揚 先生
「養殖就像賭博,認真不一定會成功。」林高揚大哥曾任地方上的鄉長公,政壇隱退後投入專職的漁業養殖,混養白蝦、文蛤、虱目魚,因為彼此互利,是當地常見的混養方式,將近四十年的養殖經驗,歷經了每時期的產業變遷,沒有老師;也沒有SOP,過程中也都沒有使用藥物,都是靠自己的勤學和堅持摸索出來的,為的就是讓自己的孫子吃得健康,久了也把孫子養成歪嘴雞。
受訪者:吉品農場-廟口烤玉米 吳文極 先生
玉米哥吳文極大哥原本是職業軍人的身份,軍旅生涯十年,後來因為想陪伴阿嬤選擇回到家鄉創業,採訪過程中,玉米哥帶我們邊吃著烤玉米邊散步在周圍都是田的路上,說著他小時候在這裡生活的一切和回鄉創業的心路歷程,他說他以前是很害羞內向不敢講話,而且軍中的紀律及體制,使他不太會與人聊天,不過回鄉從事烤玉米後,因為接觸的人變多,聊天的話題越來越豐富;興趣也越來越廣泛,現在的他真的是位相當悠游自在,樂於分享生活的豪邁海口人。

訪談過程中我們好奇玉米這麼漂亮是噴很多農藥嗎?
吳大哥一邊摘下新鮮玉米筍請我們吃,一邊說道:「不是,因為醜的你們都看不到了,我們都把它留在田裡,把最好的都給你們了!」
受訪者:文蛤孵育場 辛啟緯 先生
「在魚塭摔了好幾次跤,一次一次對魚塭與文蛤更熟悉。」 辛啟緯大哥是外地人,不是養殖背景長大,所學也非本科系, 但為了可愛的女兒,專注地投入岳父的文蛤孵育事業,從原本不會閩南語到現在可以流利的與其他養殖戶以專業台語行話溝通,轉變為半個在地人了!文蛤孵育場所幾乎位於雲林地區沿海一帶,特別是口湖鄉中的下崙村,因為距離海水供應系統相對較近,因此文蛤苗幾乎皆由本地出產,此技術也是於民國72年時由漁民紀人楷研發,為雲林口湖鄉首開繁殖成功先例。

訪談過程中辛大哥很有耐心地向我們細細說明文蛤的養殖過程,淺顯易懂,讓我們這些外行人也能聽懂一些感覺很厲害的專有名詞。看到還沒長大的小文蛤,真的很像是在微型展才會看到的道具呢!
受訪者:大裕農牧場 王玎維 先生
「當你決定好要做什麼,你一定會想辦法去解決所有問題。」 以人道飼養的方式大造蛋雞月子中心,讓牠們在健康及衛生的環境下,快樂的產下品質保證的粉殼雞蛋。 出貨前的過程更是細心,一顆一顆以酒精擦拭、檢查雞蛋,就是要提供給母親及顧客最高品質的雞蛋。
受訪者:建影陶形陶藝工坊 郭建佑 先生
「土壤是他從事一切的開端,是他的生命。」郭建佑老師跟著阿嬤去田裡工作時,到田旁水溝清洗腳,意外的整隻腳陷下土裡拔不出來,因而發覺這土的黏性及特性似乎可用來拉胚,並將它取名為蔦松土。

訪問到郭老師這麼年輕怎麼會想要回來鄉下時,有一句話讓小編特別印象深刻,「這邊就有一個地方在等我,我還在等什麼?」是啊,能在自己的家鄉,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還能陪伴阿嬤,等什麼呢!
受訪者:源鄉自然生態農園/地瓜米 施麗芬 女士
生產夥伴郭明源與施麗芬夫妻,從板模工匠兼職農夫到全職務農,堅持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對於農業投入與研究精神,讓「源鄉自然生態農園」的地瓜連皮都可以一起吃,與地瓜輪作的好夥伴「稻米」,也成為有機稻米競賽的常勝軍,也有地瓜米的美稱。
出品 Client|在地旅人 Yunlin Walker
訪問者 Interviewer|蔡依甯 Cai Yi-Ning
導演 Director|呂柏勳 Lu Po-Shu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