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與背叛的社交場,搖搖欲墜的青春年華,祂走下王座,淹溺於感官,只為在人間活過。
1921年,戰爭剛歇,逝去的百萬生靈飄蕩焦土,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與帝國主義糾纏不休,文明、信仰與人的精神世界殘破不堪,英國詩人 #艾略特 在這樣的背景寫下八百餘行的長詩《荒原》,描人類精神的頹敗與荒蕪。《荒野俱樂部》,便是以現代的生活情境回應百年前的《荒原》。
設計者的話

雖然與世紀當代舞團合作多年,不過大部分都是擔任宣傳影像導演或演出側記的角色,以影像設計的職位參與舞作這還是第一次。我很是興奮,事實上我對不同領域的創作內容發想與實作的過程都非常好奇且富興趣,當兩種甚至多種藝術系統的思維碰撞後,迸發出的那個「什麼」,通常是難以預設的,可是那便是我所期待看到的作品。但是,不同領域的合作難免會需要磨合,以下分享一些參與的心路歷程,也算給現階段的自己留下一點紀念。

跨域共創首要的難題就是創作方法(或語法)不同,這就有點像是習慣使用微軟系統,突然轉換成蘋果系統的那種操作上的不適應。以往在影視劇組的導演工作中,因為知道各技術組執行上的可行性及限制在哪,所以不會下達一個沒辦法達成的指令,換言之在預算內發想一個「可執行的文本」就是我慣用的方法。但當這套系統轉換為劇場工作,問題就會產生了,那就是「我並不清楚技術執行的限制在哪」。仿佛面對一張白紙,內容要實拍?動畫?建模?蒙太奇敘事?非敘事?形式要投影?LED螢幕?印刷?形式與內容有著無限可能性,剛開始點子天馬行空,可是不知道技術執行面的限制為何,創意能否被執行出來?這樣的不確定性,一直使我猶疑,我反而不知道我要做什麼了。

後來我解決的方法是「從剪輯軟體中看舞」。我回想起以往在剪輯舞團的演出影像時.因為在軟體中可以重複回放、調整快慢、後製特效,甚至影音軌經常分開處理,例如:下午場的影像疊晚場的聲音等。我發現這其實是種重新「構作」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舞反而看得更細了,更能去理解作品的內容及舞者的關係。我拍了排練的影片,並利用影片進行設計。

設計的邏輯上,我期許自己以影像來編劇,它不能僅為舞台背景,我期待它的重量能與舞蹈相輔相成。我從艾略特《荒原》詩集中所閱讀到的是「時代的重複」,這也是我這次在影像設計上所思考的提問。

我們當下所面對的時代是否仍屬同一片荒原?

百年荒原。
第一幕影像設計截圖
第二幕影像設計截圖
製作團隊 Crew
出品 Client|世紀當代舞團 Century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藝術總監 Artistic Director |姚淑芬 Yao Shu-fen
編舞家 Choreographer|陳維寧 Chen Wei-Ning
影像敘事構作 Projection Design|呂柏勳 Lu Po-Shun
空間顧問 Stage Design Consultant|董育廷
燈光設計 Lighting Design|呂建男
舞者 Dancers|陳維寧 Chen Wei-Ning、莫天昀 Mo Tien-Yun、林意真 Lin Yi-Chen、林懷明 Lin Huai-ming

宣傳影片製作 PV Production
影像導演暨攝影 Film Director and DOP|呂柏勳 Lu Po-Shun
Back to Top